世民。”

    “李世民听了以后很难过,他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

    “看到李泰的戾气这么重,李世民总算下定了决心,把太子之位传给了老实孩子李治。”

    “这要是真让李泰当了皇帝,这帮皇子兄弟们恐怕都得跟着遭殃。”

    “李世民时代的储君危机就这样平息了,可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仍在继续。”

    “大唐前期的许多位皇帝,在皇位的继承之路上都摆脱不了武装斗争的影子。”

    李治:朕也是运气好,太子之位才能落到当初朕的头上。

    那个时候,到真不是他打小报告,向父皇告状。

    他纯粹是被二哥吓的,这才把二哥威胁他的事情如实告诉父皇。

    他选择告状的时候,就连二哥那时候也被吓到了,显然二哥也没有料到他会直接告状。

    不过不得不说,也正是二哥的愚蠢,太子之位才落到他的头上。

    “这次的家庭关系危机给李世民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瞬间老了很多岁。”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大唐的藩属国,远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闹事叫嚣,表示不想听大唐的话了。”

    “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压抑久了,想趁机出去转转,竟然宣布自己要亲征高句丽,这是李世民登基十八年来第一次御驾亲征。”

    “太子李治依依不舍的把老父亲李世民送到定州,然后哭着和李世民告别。”

    “李世民告诉了李治亲征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治刚当上太子,想让李治锻炼锻炼,也让李治跟群臣有个单独相处的机会,展示一下李治自己的风采。”

    “李世民临出发前还指着自己身上的战袍对太子说了,在他换下这身战袍之前肯定回来。”

    李治:朕那时候真的不想父皇出征,可无奈劝不住啊!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他还觉得非常遗憾,没有劝住父皇。

    那个时候,父皇都已经年近五十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

    甚至还经常生病,身体越发虚弱,根本就经受不住远征的劳碌。

    最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他所料,一趟远征回来,父皇的身体就垮了,没两年就去世了。

    要是父皇没有去远征高句丽,说不定还能多活两年,不至于那么早就离世。

    “在东征高句丽的过程中,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像是一位天子在御驾亲征,更像是一位迟暮的舞者在进行自己的终幕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