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和不满。”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真正掌握了权力。”

    “为了恢复帝王的权威,发泄这么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对张居正的不满,也为了取得张居正反对派的支持。”

    “从而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废除了张居正的改革。”

    “随着张居正的身败名裂,所推行的改革也因失去制度支持最终失败。”

    李太后:张先生,却不想是哀家害了你,哀家对不起你。

    一想到张先生最后惨被清算也有她的因素,她不禁流露出懊悔的神情。

    其实,张先生早就有隐退的意愿,只是她一直没有应允。

    毕竟她们母子两人需要有一个依靠,要不然容易被那些大臣欺负。

    她一个弱女子,儿子年纪又那么小,孤儿寡母的震慑不住朝堂。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让张先生隐退,希望张先生能够留下来帮助她们母子。

    可却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她的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张先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张居正:太后千万不要这么说,这其中的过错在臣身上,臣不应该贪念权力,应该早点隐退的。

    虽说他有提出过早些隐退的想法,只是李太后没有应允。

    但最根本的还是他自己舍不得手中的大权,于是半推半就的答应下来了。

    归根结底,原因在他自己,和李太后的强制要求关系不大。

    他已经考虑清楚,等小皇帝长大之后,他必须把手中的权力慢慢交还给皇上。

    哪怕他以慈师的形象得到皇上的信任,也必须这么做。

    “其次,改革没有推动和支持改革的社会基础。”

    “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虽然对于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有好处,但是他的措施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官僚贵族和地主豪绅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也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夺情事件之后,官僚队伍中的一些开明人士也放弃了对张居正的支持。”

    “为了扫除思想障碍,张居正提倡经世实学,反对空谈,禁止讲学和另立学派。”

    “还杀害了当时著名的心学传播者何心隐,整顿了64座书院,并且将这些书院收归国有成为官办书院。”

    “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思想专制,在思想活跃、心学迅速发展的当时是不合时宜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信仰心学的读书人和士大夫的反对。”

    何心隐:我不过教书做学问,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