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的儿子,真是让人不省心。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此事有严嵩在里面掺和,就是为了借此扳倒他。

    他心里非常清楚,严嵩觊觎首辅的位置很久了,总是想方设法也要把他弄下台。

    张居正:老师一走,我就要独自面对高拱的排挤。

    高拱把恩师排挤走后,下一个要排挤的人就是他。

    而高拱之所以让他负责军备边防事务,就是想让他犯错,然后好借此把他赶出内阁,然后一人独揽大权。

    此时的大明军备边防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之前一直都没有人可以解决。

    而高拱为了把他排挤出去,把军备边防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他。

    不过还好,他没有让高拱的阴谋诡计得逞。

    别人不知道,他还是知道恩师的门生戚继光有两把刷子的。

    于是他推荐戚继光去平定倭寇外患,好在戚继光没有让他失望。

    “1570年,隆庆四年,鞑(da)靼(da)首领进攻大同,并企图称帝。”

    “而鞑靼首领的孙子带着十多人请求归附明朝,张居正鉴于此事涉及两国外交。”

    “于是致信宣大总督王崇古,要求将鞑靼首领孙子归附明朝的事情详细告知。”

    “原来是祖孙两人都爱上一个小女子而心中结怨,这才上演一出失恋青年离家投汉的一幕。”

    “于是张居正再次致信宣大总督王崇古,要求其妥善安置鞑靼首领的孙子,派人通报鞑靼首领后,张居正指示王祟古等人上奏皇上接纳投降。”

    “朝中很多大臣极力反对,认为敌情叵测,果然鞑靼首领的骑兵如黑云压城来到北方边境。”

    “宣大总督王崇古早在张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子要挟,鞑靼首领终于被迫妥协。”

    “张居正顺水推舟答应鞑靼首领的请求,把其孙子礼送回乡,鞑靼首领则把大明叛臣绑送给大明朝廷。”

    “鞑靼首领的孙子穿着大明皇帝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鞑靼首领见到非常感动,表示以后不再侵犯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大明友好相处。”

    “由于在这件事情中张居正居功甚伟,被封为吏部尚书,兼任太子太傅。”

    “1571年,隆庆五年,张居正和首辅高拱成功劝说皇帝封鞑靼首领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贸易。”

    “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张居正向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