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了袁可立,袁可立眼中神光闪烁了几息:“陛下,若是臣没有记错,

    当时陛下看着城墙下听着还地于民策略的百姓们有感而发的问臣等,到底是国强民富还是民富国强,当时臣等都没有回答上来。”

    说完这话后,袁可立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似乎明白了皇帝为何要讲金朝进攻南宋的问题了,但又掺杂着丝丝的迷茫。

    不仅是他们,皇极殿中的群臣大多数都是眉头紧皱。

    民富国强和国强民富这两个词皇帝在多个场合都讲过,但皇帝只是略有提及并没有详细阐述,他们也没有放在心上。

    且两个词顺序只是调换了一下,口头上来看并没有什么深意,现在看来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

    见众人的神色,崇祯知晓如今的知识体系和认知可能大家伙都没有对这两者进行区分,所以他也懒得找人提问了,直接开口解释。

    “这个两个词虽然是顺序上调换了一下,但所表达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朕不仅问袁爱卿他们同时也在自己思考着,今天朕就说说朕的理解。

    “国强民富是国家集中资源,主导经济发展,分配福利于民,这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利塑造社会经济。

    商鞅说过,利出一孔,国无敌者。

    而民富国强则是民众财富积累,推动经济活力,国家实力增强,这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制约国家的权利。

    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按照朕这个想法,诸位爱卿觉得历史上有没有哪个朝代或者时期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咱们是探讨,算是经筵,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对于皇帝的这个想法,群臣也来了兴趣,三三两两的议论着。

    他们似乎明白了民富等于国强,而集体工坊就是民富?

    好一会儿后,毕自严出声了:“陛下,臣以为西汉文景之治算的上是国强民富,首先说说国强的表现。

    国库积蓄:《史记·平准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存粮‘陈陈相因’至腐败。

    社会稳定,犯罪极少发生,史书记载‘刑罚罕用’。

    军事威慑,边境和平。

    民富方面,文景两帝国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节俭治国等策略,让民间迅速的恢复元气。

    《汉书·食货志》记载:税率将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免税十二年,粮价跌至粟至十余钱,市井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