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遵令!”
“第二件事儿,准备九月下旬拍卖会的事儿,此事儿由度支司负责,但远洋大船的事儿要保密。”
“下官遵令!”
“第三件事儿,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大灾越来越严重了,入冬之前就要赈灾了,仓部司按照江苏左布政使周大人所提的平粮券做个计划,越快越好。
同时,继续在各地收购可御寒衣物,运往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以防万一。
同时秋收之后就要开始迁移百姓前往中南半岛了,给涉及到的各布政司的清吏司传信,做好粮食等物品的准备和调拨工作,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闪丝。”
“下官遵令!”
“第四件事儿,海贸数据的分析,各个大类的需求、价格、利润等等进行税率上的调整,此事虽然不会立刻更改,但需要动手做起来了。
这种事情不能拍脑袋做决定,要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后做依仗,要合情合理。
曾大人,事后你给海贸司传信,让他们密切注意。”
“下官遵令!”
“第五件事儿,户部司负责接下来商人们递交的书信,信会很多,可以从翰林院借调十几位,本官会和内阁、礼部打招呼的。
你们将信中重要的、可行的建议整理出来,可靠的、适合的商号也标出来,交给锦衣卫去调查一番,锦衣卫那边本官会去和留京的指挥同知打招呼的。”
“下官遵令!”
“行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都各自去忙吧!”
众人起身行礼之后,纷纷离去,这些工作没有一个是轻松的。
大堂内的毕自严自顾的将茶碗中的茶水喝尽后才慢悠悠的起身,他得将户部编写的用于秋天大学使用的教材再修订一遍。
相对于户部衙门内的安静,整个北京城却是议论纷纷,尤其是户部衙门外三四百米外的酒楼客栈坐满了各个商号的当家人。
虽然户部官员让他们将想法以信笺的形式提交,提前交了不一定有用,他们都想看看有哪些人提前交了。
很显然,他们想错了!
第一个提交的广德泰当家人张子兴进了户部,而且还待了两刻钟的功夫,最后好像还是左侍郎曾献送出来的。
要说这里面没有什么门道他们绝对不会相信的。
“张兄,里面请,醉仙楼今儿送来了几尾正宗的黄河大鲤鱼,顺着运河用大木桶装着黄河水运回来的,生龙活虎,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