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那就直接是有经验的正式员工,完全可以根据能力分配到不同部门,开始实际研发工作了。

    这样的策略,节省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也提高了星逸半导体的人才储备效率。

    至于为什么选择北航开始?

    自然是这已经三月份了,六月高考,七月招生,时间紧迫。

    若是其他学校,怕是今年难以推进,至少得明年。

    但北航的话,有王逸的面子,北航估计都会全力推动,今年就可以招生!

    至于人数……先招三个班,100人就行!

    没办法,北航这种名校都有招生人数限制,王逸想招1000人,也不现实。

    甚至100人都难。

    除非王逸自己建一座专业的星逸大学,专门招生。

    但这就更费事了,别说今年了,三年内能落地都难。

    还是先和高校合作,建星逸大学的事,徐徐图之。

    “子妍,你迅速写一份报告,同时联系北航,明天我们就过去。”

    “好的,董事长,今年就要招生的话,的确得加速了。”

    “不过100人还是少了点。”王逸说道。

    毕竟这一百人不是全部都进入星逸半导体研发岗位,相反,只有最优秀的三十人会进入核心研发。

    次优秀的三十人,会进入研发部门做一些基层工作,比如负责测试。

    研发团队搞出来的东西,需要专业的人进行测试,然后分析,改进……

    一般优秀的四十人,则会进入星逸晶圆厂生产一线,从事设备调试等工作,甚至分到后勤部门,其他部门等等。

    这样说来,一百人只有三十个核心研发岗,不够,根本不够。

    还得继续联合其他学校,推进产学结合!

    念此,王逸又看向简子妍:“子妍,北航是个试点,其他几所学校若是愿意今年就推进,咱们提供全方位支持。若是不愿意,那就明年。”

    “好!”简子妍清楚,离着高考就三个月,时间太近了。

    想要推进星逸班,只能打破规矩,特事特办。

    但这事就麻烦了,需要高校领导有巨大的魄力和行动力,甚至冒险精神。

    毕竟这事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干成了还好,一旦失败,相关责任人都得背锅!

    因此,大多数的学校高层,宁可少一事,也不想多一事。

    哪怕有想法,也会推到明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