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那还好,不缺订单。

    但可惜,中芯国际工艺落后,12英寸的线都是90纳米,65纳米的工艺,55纳米都算是先进了。

    至于45纳米,也是用的IBM的技术,受制于人。

    再加上当下,国产智能手机行业刚起步,对手机芯片需求不多,中芯国际几大晶圆厂的部分产能,很多都处于闲置状态,年年亏损。

    连带着中芯国际都差点破产,不得不引入新的股东。

    结果可想而知,新股东一来,内部权力角逐更加惨烈,窝里横……

    直到多年后梁老加入,中芯国际工艺突破猛进,一路突破28纳米,20纳米,14纳米……

    这下,中芯国际的订单拿到手软,当下晶圆厂不够用了,才开始大肆投建新的晶圆厂……

    比如多年后,津门的12英寸晶圆厂,月产能就是10万片!

    不过眼下,中芯国际工艺差,订单少,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晶圆厂。

    与其都空着烧钱,还不如卖一个套现,有了钱搞研发。

    至于目标,也就三座,或者两座。

    帝都12英寸晶圆厂B1,魔都12英寸晶圆厂。

    至于汉城的12英寸晶圆厂,那不是中芯国际的,而是汉城新芯的,是汉城自己投资的,只是交给中芯国际代为管理。

    如此一来,到底是魔都的12英寸晶圆厂,还是帝都的12英寸晶圆厂,就得看赵老他们斡旋了。

    “行,就给你安排12英寸晶圆厂!”赵老笑说:

    “两手准备,收购的事,先推进。同时帝都的第二晶圆厂,也会继续建设,依旧是月产10万片,不过工期分成两期,各五万片,这样一年内能交付一期。”

    “好。”王逸应道,这算是最好的安排。

    当下的帝都晶圆厂,月产2.5万片,很小,肯定不够。

    至少再来一个月产2.5万片晶圆的12英寸晶圆厂,才能满足接下来一年的芯片需求。

    等到一年后,帝都二厂一期交付,直接5万片晶圆,届时产能翻倍,不但没了产能危机,相反,还可以对外出售芯片!

    王逸笑说:“既然帝都如此支持,那帝都第二晶圆厂,我们准备投入300亿,做成28纳米!”

    “什么?28纳米?”

    赵老满是不可思议:“王董,你可是认真的?”

    王逸点点头:“当然,实不相瞒,如今40纳米工艺已经量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