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都难了!”

    王逸却是毫不在意:“放心吧,秦主任,你们准备好晶圆厂就行了。”

    “这么有自信?”秦主任不置可否,完全不觉得中芯国际几年都没搞成的40纳米工艺,星逸半导体轻易就能搞定。

    这不现实啊。

    王逸却是信心满满。

    他可是和胡老早就沟通过,年前量产40纳米没压力,甚至都用不了到年前。

    至于原因,自然是中芯国际虽然人多,但是质量有限,缺顶级大牛。

    这个节点,梁老还没加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前世的中芯国际,在梁老加入后,迎来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

    可现在的中芯国际,没有领头羊不说,还窝里斗,只顾争权夺利,哪能踏实搞40纳米工艺的研发?

    而星逸半导体就完全不同,不仅有梁老的恩师胡老这种顶级大牛,还有胡老的其他学生,梁老的同学加盟。

    这些同学即便不如梁老,但也都是半导体人才。

    整个星逸半导体更是一条心,全力研发40纳米工艺!

    不管胡老有什么需求,王逸和整個星逸科技集团都会提供最大支持。

    比起窝里斗,争权夺势的中芯国际,完全是判若云泥!

    这种局面下,业内大牛+强大团队+全力支持+万众一心,搞定28纳米都只是时间问题,何况区区40纳米工艺?

    说白了,40纳米工艺,对于胡老团队来说,很容易搞定。

    这几个月的研发,也只是在研究一套全新的方案,彻底避开专利壁垒而已。

    前世的中芯国际为什么怕?

    就是用了人家的技术,从而受制于人。

    而王逸的目标,一开始就是绕开专利技术,做全新的方案。

    届时根本不怕被卡。

    此外,有了这个超大的晶圆厂,也能再去诱惑胡老一番。

    给胡老打打鸡血,让胡老的40纳米工艺,更快一步。

    典型的两头忽悠!

    不过王逸又想起光刻胶的事。

    几番订购光刻机,不断加单,即便未来被卡,光刻机也勉强够用了。

    眼下的40纳米,未来的20纳米,14纳米都没问题。

    多重曝光技术下,12纳米,10纳米,甚至7纳米都没问题。

    可万一光刻胶被卡脖子,那就完犊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