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加人工开发共同作用,云梦泽逐渐解体的过程。

    总结一下,公元前5000年,云梦泽面积(单位:平方公里):8442.5

    一这个数字是现代勘探、钻孔算的,精确到0.5我也很难绷,但大致就在这个数字周围浮动。

    公元前2000年,云梦泽面积:12250。

    1927年,云梦泽面积:5450。

    1975年,云梦泽面积:3157.4。

    现在多少我不知道。

    以上数据只是云梦泽本体面积,事实上其外围还有一个漫区,多为沼泽湖北安陆、云梦、孝感那一片的沼泽区没算在这个数据里面。

    二、河流长江以前的河道比现在更靠北。

    书中出现的杨水、夏水之类,都是古长江的分叉河道,当时是从潜江附近东流的,与汉水分割得不是很清楚。

    这些汉流中,杨水最早废弃。

    春秋后期楚国就利用杨水的长江故道修运河。

    涌水就是在书中这个时代慢慢废弃的,到北魏年间,涌水上游断流了,

    原因不知。

    夏水则仍然承担长江分流的重任。

    那么,这些河道的水从哪里来的呢?分水口。

    北魏时期,荆江两岸分水口二十余处,「宋以前,诸穴畅通,故江患甚少」一一其-其实不是畅通,而是云梦泽的存在,使得其可以作为泄洪区,保证江陵等大城市安全。

    这一时期江北的诸多河流,没一个可与云梦泽脱得开关系。

    直到唐中后期、两宋年间,随着三角洲淤积成陆面积不断增大,以及人类开发程度的加深,汉水、长江各自归槽,进入单一性顺直河道时期。

    三、人类自从云梦泽三角洲淤积成陆开始,就有人类进入其间。

    他们是怎么生存下去的呢?答案是种圩田。

    即修建堤坝,阻挡沼泽湖水漫溢,开发农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点,即人类多聚集在淤积成陆较多的地方,就像上章中说的那样,人口没法均匀分布,而是点状聚集,形成一个个人口相对较多的区域,而区域与区域中间,要么是水泊沼泽,要么是森林芦苇荡,即古人形容云梦泽解体后太白湖「葭苇弥望」、「百里荒」。

    荆北以宛城、襄阳为中心集聚点。

    襄阳以南、长江以北,则以江陵、安陆为核心。

    长江以南,则以武昌、夏口、湘南(今湘潭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