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天水阎鼎。」阎鼎在马上拱了拱手,又驰近数十步,道:「姬公乃中原士人,帐下兵卒多雍秦人氏,何故反耶?」

    姬严一听,眼晴瞪得老大,喝问道:「奉义赴难,何言反耶?」

    「公奉何义?」阎鼎问道。

    「张西平救危济困之义。」姬严答道。

    武兴郡是永嘉中设立的,当时关中一片混乱,各路人马厮杀不休,很多百姓流落凉州。

    张轨遂设侨郡安置,武兴郡便是其一,初时只辖焉支、新二县,后陆续增加,武兴、襄武、大城等县属之,最终多至八九个县。

    侨郡不是正常的郡,侨县也非正常县。比如后汉时有彰县,属陇西郡,那一片的流民跑过来后,张轨将其集中安置,设新县。

    陇西郡城襄武县的人跑过去,亦集中安置,设襄武县。

    略阳郡的汉羌百姓跑过去,置武兴县,因略阳有武兴城。

    如此种种。

    八九个县的范围有多大呢,其实就只有后世永昌那一片,即一个县的大小。

    究其原因,武兴郡最初的流民只有几千户,雍秦一个地方可能只有几百户人逃过来,于是这几百户人就集中居住,设一县。

    过阵子,另一个郡又逃来几百户人,同样集中安置,同郡、同县人住在一起,别立一县。

    姬严是关中士人,十多年前随其父,带着自家僮仆部曲西逃,路上又收拢了一些关中难民,于是张轨置焉支县安置他们,令其屯垦,自食其力。

    今其父已逝,葬于武兴,姬严因才学不错,出任焉支长。

    他还是念着张轨的好处的,于是如此作答。

    但阎鼎却回道:「此乃小义,非大义也。”

    「大梁天子扫平北地,收拾旧山河,以致天下太平,故有晋梁禅代、除旧布新。」

    「今北地悉平,唯凉州未下,遂有征人远行、大军薄城。值此之际,公举兵相抗,固得美名耳。然则随君流寓凉州之人,田园宅第不保,父母妻不安,则何如?君报张西平之恩,乃小义,保一县乡党安危,乃大义。张西平泉下有知,

    亦要劝君放下刀兵,休做无谓之抵抗。」

    姬严听完,脸色还没什么变化,但随他而来的将校军士们却面色懦懦。

    姬严看了他们一眼,默默叹息。

    「公又言赴难。」阎鼎下了马,孤身上前,朝姬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凉州之难何在?在于张骏不识天数,负隅顽抗。他若不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