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这支部队是生力军,南下至今一直在西边扫荡小部落。

    后来又奉命南下阻截自岢岚方向北上的轻骑,将其杀败后,又被贺兰蔼头召唤东行,至马邑接应断后的部队。

    他们连冲数次,一日四战,阵斩蒲阳山镇将须卜岩,击溃其部千骑。

    随后又败飞龙山长史冯龙,冯负伤遁逃,五百骑损失过半。

    不过,眼见着围过来的晋军越来越多,他们终于扛不住了,带上断后的残兵败将,趁夜往西北方向遁去。

    二十七日一整天,通过马邑城下的骑兵多如过江之鲫,一波又一波,无有穷尽。

    这些人多为追兵,而鲜卑骑兵却已经看不到几个了,要么逃、要么降、要么死,或者干脆躲起来,已经没几个人敢公然在旷野中出现了。

    大群骑兵之中,邵慎统率的左骁骑卫、银枪右营还在慢吞吞地行军。

    过路的己方骑兵看他们车马多,偶尔有人过来讨一些食水、马料,然后再继续追敌,简直把他们这支步军当成了移动补给站。

    邵慎气得满脸通红,一贯骄横的银枪军儿郎也目瞪口呆。

    这是一场和中原阵列而战风格迥异的战争。

    打到现在,基本可以下结论了:双方都是以骑兵或速度较快能跟上节奏的骑马步兵在厮杀。

    传统的车营步兵太慢了。

    他们或许战斗力很强,但在骑兵持续不断的骚扰下,每天能走十几里都算好的。有时候骚扰力度大,一天只能走数里。

    鲜卑人没适应金正的骑马步兵战术,上万骑兵围攻据守高地的两千人居然吃不下,山路一堵,直接冲不过去。

    晋军步卒也对抓不住敌军主力、自身行动迟缓感到无奈。

    双方都在适应,都需要加深了解对面的战术。

    就目前来看,深入渺无人烟、地势平坦的大草原,还有诸多难处,还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不过,与不同作战风格的敌人遭遇,本身也是一种提高。

    战斗力就是在这样一种反复学习、反复改进的情况下提升上去的。

    二十八日,邵慎率军抵达了马邑。

    银枪右营休整一天,他则摆脱了银枪军这种“累赘”,亲率左骁骑卫北上,直扑中陵源。

    一路之上,自此向北的己方骑兵为数不少,谨慎中带着乐观,一刻不停地追击着。

    ******

    中陵源(大概在今凤凰城镇附近)已经成了骑兵的海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