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部分人,就拆散补入其他部队,再招新人,再打散补缺,到现在他都不太熟悉下面人。

    “德清,右营四千二百人,成家者几何?”邵勋问道。

    “约两千五百。”孙和答道。

    “这两千五百人一家多赐绢帛二十匹,另给牛三头、羊十五只,代公发役为其修筑宅园。”邵勋说道。

    “此乃厚赏了。”孙和感慨道:“宣扬下去,定感念大王恩德。”

    邵勋笑了笑,感念是不可能的,不骂人就不错了。

    但自古以来这种戍边的事太多了,又能如何?

    唐代把士兵及家属发往青海,明代把卫所建到云贵,能让家人一起迁过去都是德政了,很多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辈子见不到家人,还想公平?

    事实上戍边环境差,还危险,哪都不好,苦果是戍边军人生生咽下去的。

    朝廷甚至不一定会提高他们的待遇。

    戍边兵士的家人要种地养活自己,兵士还要服劳役修城,或去官方屯田里帮官家种地,收获还不是自己的,那是军粮。

    敌人来袭时,更要服兵役打仗,还没军饷。

    唯一的机会就在于立功受赏,脱离苦海。

    干这种事风险最大的时候在晚唐,那些吊武夫反抗的概率贼高,非得让他们怕了才行。

    “军田就在敦水北岸,一会过去看看,尽快定下。”邵勋说道:“一家二百亩地,地方已经腾出来了。若种不来,自己募人耕种,或者抓奴隶亦可。”

    高柳镇城及军属住处、军田位于阴山以南、敦水以北,都是平原,有河流可供灌溉。

    东、北、西三面环山,南边是河,只有西南处有一个小敞口,整体还是比较利于防御的。

    “可抓奴隶?”孙和惊讶道。

    “只要养得起,随便抓。”邵勋说道:“将来或可酌情转为府兵,免其一家赋役。”

    “如此,则无大碍。”孙和说道。

    “走吧,去看看。”邵勋起身说道。笔趣阁_www.bqgxs.fu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