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励更多人造反?这两年渐渐挺不住了,开始接触曹嶷,但曹嶷拒绝降顺。

    晋廷能给的,匈奴都给了,而且条件更宽松,他又是造反起家的,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说,对晋廷肯定有恨意,在两方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何要降?

    现在河北大战连天,曹嶷也有些坐不住了。

    但无论怎样,他的首要诉求还是保持割据自立的地位,当青州土霸王。

    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这个终极诉求服务的。

    为此,他现在也不是不能考虑晋廷的招安了,但具体投降哪一方,可就有说道了。

    邵勋如果指望曹嶷归顺后往青州安插官员、驻扎军队以及索要太多的钱粮,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对这种人还是要打,别指望温水煮青蛙慢慢收编。

    “现在不是动曹嶷的时候。”邵勋说道:“听闻君还带来几位渤海俊彦?”

    “是。皆为渤海高氏子弟,曾一同起兵对抗匈奴。”

    “可速召来。”邵勋说道。

    邵乂立刻让随从召高氏子弟入见。

    趁着这個间隙,他简略地介绍了下渤海高氏的情况。

    王浚仗夷建威,纵横河北时,妻舅崔毖借着他的权势,获得了平州刺史、东夷校尉之职。

    清河崔氏在河北人望很高,于是征辟了一批河北士人、豪强前往平州。

    其中,渤海高瞻与其叔父高隐先率数千家部曲庄客依附王浚避乱,后来发现王浚实在不像样,于是依附清河崔氏的崔毖,迁往辽东。

    倒不是说崔毖有啥不得了的本事,事实上他确实比王浚好,但能力一般。

    最关键的是,崔毖是崔琰曾孙,冀州士人之首,子孙世为冀州冠族——崔家在冀州的名望,就像王家在青徐的名望一样,天然具有吸引力。

    安平韩氏的韩恒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投奔辽东崔毖。

    除这两家之外,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举家奔往辽西、辽东的太多了,他们还利用名望、关系网,为崔毖招揽辽西流民——河北战乱不休,很多人避地辽西、辽东,因为那边相对太平。

    名望、门第这种东西,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价值观之下,是真的可以当饭吃。

    崔毖何德何能?但在辽西避难的流民一听清河崔氏的声望,纷纷来投。

    冀州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强,只要一征辟,马上屁颠颠地跑过去效力。

    像高瞻这种人,甚至带着渤海数千家部曲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