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晋末长剑 >
    
这方面颇具火候,倒不枉羊家贴上来帮他。

    “倒是老夫想岔了,惭愧。”羊冏之拱了拱手,叹道。

    叹完,又话锋一转,道:“事已至此,争论对错确实已无意义。老夫早上想了想,陈郡控漕运之要冲,当曹魏之故地,于朝廷而言,实为雄镇。君侯既凝圭玉之姿,当负栋梁之任。若收编数十万罹灾流民,令其屯垦,假以时日,一则馈军无阙,二则赡国有经。”

    邵勋听了微微颔首,又看向毛邦。

    毛邦立刻说道:“亦可毗赞君侯大业。”

    邵勋的铁砂掌重重拍在毛邦肩膀上,道:“我只愿荡寇销灾,宣畅皇风罢了。”

    说完,他看向羊冏之,诚恳地说道:“今陈郡已得漕粮十余万斛,省着点用,可支持一万多户百姓活到秋天豆收之时。但管理这么多百姓,还得羊公帮一帮忙。”

    李重定出的标准,邵勋没做改动,同意了。

    平均一家人一天给粮七升,一个月就要二斛多。如果本月就下种杂粮,大概要九月收获,留点余量的话,大概要养他们四个月,那就要消耗八九斛。

    事实上,灾民之中,大口、中口居多,小口偏少,粮食支出肯定不止这么点,只会更多。

    开种杂粮之时,为了让他们有力气,要提前十天半个月多发口粮养一养。

    再算上种子的支出,十八万斛粮食确实只能支持一万多户百姓的生存。

    “听闻君侯教授学生不下千人,为何不遣他们去管着。”羊冏之问道。

    “学成之人却没这么多。”邵勋说道:“且多在军中,仅有之数十文吏亦分至各县,即便调发一部分,还是不够。”

    羊冏之信了。

    事实上几年时间也就只能做到粗通文墨罢了,要说管民理政,还需要历练。

    在这会,陈侯确实只能求助于士族,让他们提供人才,帮他打理民事。

    巨大的人才缺口,短时间内他是填补不了的。且地盘越大,缺口越大。

    “不知君侯欲安置多少流民?”羊冏之问道。

    “五万户总要的,至不济也得有四万户。”邵勋说道:“这会聚集过来的已不下一万户,后面会越来越多。”

    饶是早有准备,羊冏之还是吓了一跳。

    好大的胃口!

    好大的野心!

    好大的气魄!

    “陈郡没那么多无主之地吧?”他坐直了身子,问道。

    “或许有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