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满唐华彩 >
    
老的脸上依然还带着神彩,浑浊的眼睛里依然闪着智慧与亲和的光亮,封常清眼睛一酸,当即就拜倒在地。

    “臣本贫贱,得太上皇之信重,擢为节度使,从微至著,不知何以报太上皇之厚恩。”

    李隆基坐在那儿,拍了拍膝盖,道:“那你就助太子,为大唐打好这一仗。”

    这样一句沉稳威严的话,让封常清的心一下子就定了,因为方才见过李琮而泄掉的士气顿时就重新振奋了起来。

    他热血上涌,当即大声应道:“臣领旨!”

    有了李琮的对比,李隆基这种垂垂老矣,却还保持着上进的精神,确实是能给人以激励。

    “太子,扶他起来。”

    李隆基抚着花白的长须又吩咐了一句。

    他既吩咐了薛白就不得不做,上前扶封常清。

    但抛开这一点摆谱的行为不提,李隆基这样做实则是有利于薛白更顺利地处理朝政。

    至少,封常清对薛白的态度立即就有了改变,薛白一伸手,竟没能立即将他扶起来。

    封常清结结实实地拜了一拜,道:“臣以往对殿下深有误解,请殿下治罪。”

    “既贬谪了你,该治的罪都已治过了。起来,谈谈战局。”

    “喏!”

    殿内早已铺开了河陇到安西的地图。

    当着李隆基的面,李岘先说了如今与吐蕃交战的形势,达扎鲁恭的三十万大军分三路而来,郭子仪兵少,如今只能龟缩防守,同时让士卒抢收麦子,坚壁清野。

    至于元载提出过的出兵原州,从战略上看是好的,但郭子仪认为原州城池已被吐蕃军焚毁,一旦出兵,无处驻扎,粮草又难以运输,容易被吐蕃吐围困,反而陷入被动。

    借着这件事,郭子仪的奏书里还说,与吐蕃的战事会是一场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的长期战争,只有等到国力能够全面胜过吐蕃,才有一步步收复失地、反制吐蕃的机会,急于求成只会让战事陷入被动。

    就此,薛白问了封常清的意见。

    封常清与郭子仪心态不同,他更迫切地希望能够连通西域。

    可他久在安西四镇,对河西、陇右不算太熟悉,对比了双方的兵力、钱粮,再看地势,认为大唐目前确实只有被动防守这一个方法,这看法却与郭子仪相同。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不断地逡巡着,试图想出更多的办法来。

    此时,李泌开口了。

    “论战场形势,几位将军已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