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满唐华彩 >
    
原府的公文,这些是尚书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这是圣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来审阅。”

    朔方发生的事情,前几日刚刚传到了长安,薛白也有所耳闻。

    这件事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无力阻止,却没想到朝廷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话——

    “张齐丘迁为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会,问道:“我据此,拟一份旨意吗?”

    “自是如此。”陈希烈抚须道。

    “好吧。”

    薛白拿起砚台与墨块,倒了些水,开始磨墨,目光中却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实什么也没想,只是不知该如何下笔拟这样一道圣旨。

    渐渐地,墨水已经很稠了。

    陈希烈道:“你便数落张齐丘之罪,纵李献忠逃跑、军粮分配不公;再夸赞安思顺之才能,命他权知朔方,尽快平定李献忠之叛。”

    “是。”

    薛白提笔写了起来。

    他虽觉得这件事情不妥当,但既然担任中书舍人,就要把个人的好恶抛除在外,不带情绪地拟旨,完成职责。

    须臾,一封圣旨拟好,他递给陈希烈过目,陈希烈看了连连点头,赞道:“薛郎不愧是状元出身,誊写一遍吧。”

    其实这种公文并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状元出身。

    完成这桩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拟旨宣边镇重臣任命的经历,谢过了陈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么。”陈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边哈了两口气,道:“但放心吧,安思顺才干与忠诚皆不缺,能任好朔方节度使一职。”

    说罢,他把手里的印章一盖,“啪”地一声,动作行云流水。

    ~~

    薛白走出中书门下省,脑中还在想着安思顺一事。

    据他所知,不仅是李林甫、陈希烈,其实连杨国忠也认为安思顺与安禄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对象。

    换言之,今日安思顺能身兼河西、朔方两镇节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声望,众人对他观感都不错。

    方才陈希烈的态度,让薛白都有些怀疑,是否自己小人之心,因太过警惕安禄山的叛乱,而对安思顺过份戒备了。

    在正要离开这间属于左相的院落之时,他停下了脚步,走到了旁边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站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