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满唐华彩 >
    
念千张纸,心藏万卷书’。”

    “原来是他。”

    叶平忙道:“学生出身平寒,投靠无门,能入老师门下,皆因薛郎所办之报纸。今我等议论南诏形势,皆以为薛郎洞若观火,当此时节,薛郎若贬岭南,朝堂上复有谁敢发声?”

    下一刻,另有一人也站了出来。

    “学生常衮,此来想提醒薛郎,十年间,为哥奴遣御史怖杀者不计其数,薛郎此去潮阳,凶险万分,务必珍重。”

    常衮出身显然比叶平好太多,举手投足沉静自如。

    不过,与薛白相比,只看名望、官位,常衮都只能在薛白面前以后辈自居,事实上他与薛白年纪差不多。

    一场送别,到最后,王昌龄也没能劝服薛白回去请哥舒翰帮忙。

    他不由叹息道:“我因你举荐到陇右幕府,却要眼看你远赴岭南,如何自处啊?”

    “官场沉浮,常有之事,王大兄不如送我首诗吧?”

    王昌龄到今日之前还都在忙着刊报的实务,忽得知薛白要走,实没有作诗的心情,但还是铺开随身携带的纸墨,拿出酒壶饮了一口。

    之后,在灞水河畔,他挥笔写下一首小诗。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

    “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薛白看了,将诗句收好,却是借着王昌龄的笔墨,径直挥笔写了一首诗。

    他是早就打算好了要写的,要借着这一首诗,把他受到李林甫、安禄山迫害的事迹流传得更远,把他的声望推得更高。

    此时也没甚感情,更不是有感而发。

    不择手段而已。

    这次,薛白没有用颜楷,写的是行草。

    笔走龙蛇地写完,他丢下笔,抬手挥了一挥算是与众人别过,翻身上马,径直向灞桥而去。

    众人纷纷上前,看向薛白留下的诗句,题为《因谏南诏叛乱左迁潮阳至灞桥远望蓝关勉诸贤》。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们有些震惊,不知薛白年纪轻轻,如何能写出这等“衰朽”之句?

    再转头看去,薛白已驱马行向那横在天边的秦岭。

    ~~

    但其实才过灞桥,薛白就忽然勒住了缰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