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了后面民变越来越利害,完全控制不住。”

    “才有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的出现。”

    李逍沉声说道。

    崇祯四五年的时候,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全国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天灾。

    这些天灾导致了农民颗粒无收,吃饭都是问题。

    再加上这个时候东林党的上台,将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赋税给均摊到了那些贫困的地方。

    那些地方本来就连自己吃饱饭都成问题,在天灾之下已经是食不果腹,还需要面对朝廷突然加重的赋税。

    很快,这些没有饭吃的百姓们便完全受不了了。

    可是大明朝廷国库空虚,没有钱粮赈灾不说,还不停的对他们进行收刮。

    很快就激起了民变,而且这种民变不是一两个地方,而是大规模、大批量的蔓延。

    首当其中的就是西北地区。

    当时的西北地区,几乎到处都是站起来反抗大明朝廷的义军。

    而且那个时候农民军的实力已经相当可观,根据史料记载农民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左右。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在崇祯年间,整个大明所有的正规军队也才一百万。

    而光是西北地区的农民军就有二十万之多,足足占了大明朝军队的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这个数字可能不大,但是不要忘了,大明朝的军队那是要镇守在全国各地的。

    一大半的军队几乎全部都是镇守在边疆这样的区域。

    至少有七成的军队全部都是驻守在边疆,而在大明腹地驻扎的军队就只有三成左右了,也才三十万多人。

    而腹地的这三十万人,又有至少一半是驻守在北京城和南京城这两个重要的地方的。

    其他的地方只有不过不到二十万的驻守。

    而一个西北的农民军就有二十万之众,这让西北的地方官员根本无法处理。

    如果从边疆调兵回来平乱那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彼时大明的边疆也不安稳。

    后金一直都在辽东虎视眈眈。

    所以,面对这二十万的起义农民军,大明朝廷很是头疼。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的农民军人数虽众多,却都是各自为战。

    完全就是流寇一样的存在,都是小打小闹。

    在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部属,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充其量就是一个松散的对抗朝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