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国考火爆,秀才堕如牛毛,取消科举的正确性!朕是傀儡皇帝?(5/9)

    
��朝廷要花费的银两特别多,拖垮国库。

    “皇祖父”朱高炽吐吐舌头道:“当初可是您定下的规矩,争取天下文人为朝廷办事.这.”

    “哦?”

    朱元璋装作不知道,抬头看天:“咱说这话吗?不会吧,应该是哪个官员提出来的,咱不小心答应了”

    仔细一想,朱元璋发现这话还真是他说过的,政策也是他定下去的。

    但现在跟李逍一起后,思路打开了。

    很快就能想到这项政策对几百年后大明的影响,幡然醒悟。

    朱棣哈哈一笑,帮忙给台阶下:“父皇怎么可能说这话,髙炽,你一定是记错了。”

    朱高炽嘿嘿一笑,点头道:“孙儿的确记错了,爷爷莫怪啊。”

    朱元璋微微颔首,这还差不多。

    这时,朱棣认同道:“父皇,您说的对啊,这十万秀才每人每年,朝廷要拨下去十二两银子,十万人就是十二万两,这也不是小数目了,若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真有一百万个秀才,那就是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这一百二十万两银子拿去养兵多好,这科举取消的好,这些功名的身份,也应该通通取消。”

    朱元璋笑道:“没错!取消科举,逐渐取消功名,咱的确看到了好处了,首先这好处就是节省了银子。”

    “不止是节省了银子。”

    李逍笑着开口道:“太上皇,你想想啊,这帮秀才还不止这些福利呢,大头还在后面。”

    “大头.”

    朱元璋想了想,再次幡然大悟,缓缓道:“是啊.咱规定,秀才还能免差役,免赋税”

    “没错,这才是大头!”

    李逍点头道:“这秀才的第一个特权就是免徭役,在当初太上皇您规定,家中有秀才的户籍不用服徭役。您的确是好心,希望鼓励人们去读书,推出八股文,让汉文化重新回归。因为毕竟我大明建立之初汉文化经过元朝的荼毒,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多。太上皇,您这一点做的特别好,其实汉人的思想,也主要出自儒家,读书人一多,咱们汉人的文化再次昌盛起来!”

    李逍先是夸赞了一翻,其实也不是拍马屁,而是认真的说。

    这的确是朱元璋做过的一件比较正确的事情。

    当初元朝的统治者不属于汉人,虽然沿用了汉人的那一套王朝制度,依旧举办科举,但打心底是不认同的。

    这也导致汉文化开始逐渐遗失,汉人缺乏了文化自信。

    是朱元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