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家父汉高祖 >
    
已经不再是从前那般直接为官的地方,地方官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各地都需要考核,不存在直接提拔的情况,故而请陛下改变原先的政策,允许地方的学宫,允许地方设立太学,哪怕不愿意赐予太学之名,若是能放开国学的限制,也是可以的...”

    王同说起了很多的事情,大多都是关于地方启蒙体系的。

    地方如今是从县学开始,县学启蒙,优秀的人进入郡学或国学来深造,进行全方面的培养,更优秀的人前往太学治百家,选择最擅长的一门学问,这是刘长理想状态下的三级升学。

    可王同却对目前这个制度有很大的看法。

    “庙堂施行这样的政策是为了养贤,而如今县学时日太长,国学太短,此为本末倒置...庙堂耗费大量的钱财,精力却多耗费在县学里,当然,基础是很重要,可是在财政并非是那么的充裕的情况下,是不是应当更重视郡国之学呢?从这里出来的人,才是大汉所需要的真正贤才啊....”

    刘长很认真的聆听了对方的建议。

    “您说的这些事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吧,北平侯如今就在长安,您可以与他先商谈这件事,询问他的意见。”

    “若是你们联合上书,我就告知与群臣,使其进行。”

    两人又聊了些其他的事情,王同这才拜别了刘长,在送他离开的时候,刘长也没有忘记嘱咐他,“管教弟子不必太严厉,让他们能明白错误就好,可莫要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啊!”

    在王同带着弟子离开之后,吕禄方才走上前来,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摇着头。

    “嗯,在朕的帮助下,以后大概就看不到杨何的那些文章了。”

    刘长颇为得意的说道。

    吕禄却很认真的说道:“陛下,这些我不是很在意,我只是想知道,您是怎么知道他那些文章的?还能如此准确的进行陷...告状?”

    “朕自幼苦读,知道这些不是很正常嘛?”

    吕禄却再次询问道:“是窦广国嘛?”

    “是安。”

    “果然如此!”

    吕禄就知道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自家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最清楚不过了,怎么可能从文章上抓住别人的把柄?原来是请了刘安来相助,这就说的过去了。

    “可您怎么会提前准备好这些呢?”

    “王同刚进城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陛下英明....”

    吕禄衷心的说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