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另外的张千户开口说道:“都督,蓝千户递送的密信,说辽东的女真正在筹备年后改国号。”

    贾珩目光微凝,问道:“有没有说改什么国号?”

    张千户想了想,说道:“说是要国号改为清。”

    心道,这些东虏就是蛮夷,这国号还能随便乱改的?

    贾珩目光幽沉几分,道:“清者,水也,我大汉为赤火之德,女真这是蓄谋已久。”

    “我大清”终于要来,只是比着平行时空的大明要晚了十几年,而且一些人物却已似是而非。

    贾珩闻道:“可还有其他情报?”

    张千户回道:“女真自从大败以后,正在疯狂搜集大败的具体细节,听说已得了消息,知是两军海战之时的火铳,沈阳城内的匠师正在研制。”

    其实这个消息根本瞒不住,不过女真并不知红夷大炮的具体威力,而且想要购买需要横渡海洋,现在的女真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要谨防女真进入神京刺探消息,时刻调查着女真的动向。”

    张千户拱手称是。

    贾珩道:“你们两个也忙去罢。”

    潇潇留在金陵,这时候使唤人都不大习惯,不过他已经吩咐李述给潇潇飞鸽传书,既然天子派了一位锦衣老人接手赵王余孽一案,潇潇再留在江南就有些不大合适。

    待两人走后,外间传来轻盈的脚步声,咸宁公主清眸熠熠闪烁,说道:“先生。”

    贾珩凝眸看向咸宁公主和李婵月,说道:“咸宁,等会儿咱们去京营,这么冷的天,去慰问一下军校。”

    他的请功奏疏已经递送至军机处,也就这两天,关于谢再义、蔡权等将校以及江南江北两大营水师将校的封赏就会下来。

    随着时间过去,他对京营的全部掌控仍然局限在果勇营,这个是陈汉的制度设计,从京营不设节度正使再到十二团营的统调两权分离。

    不是说他整军一番,就能换上自己人的,陈汉有一套完整的体制去防范赵大之事。

    开国之初,五军都督府连同十二团营都督是由四王八公十二侯充任,只是随着开国百年,这种制度才渐渐难以为继。

    因为十二武侯的子弟可能不是那般出众,经过减袭承爵,也不再是武侯,这都不说太宗朝崛起了一些新的功臣,再加上后续或罪或削。

    但哪怕是如此,十二都督现在也有不少是武勋子弟,如汝南侯卫麒就是效勇营都督,如只在战事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