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因军机处升格,他逐渐器重子钰,齐浙两党的官员开始形成了一种隐隐的排斥共识。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殿中众臣在片刻的安静之时,忽而,从含元殿外的丹陛上,一个年轻内监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进得殿中,额头和鬓角还有汗水,手中捧着一个锦匣,高声道:「陛下,永宁伯的军情急递密疏递送过来。」

    因为崇平帝曾特意交代过,如是有了贾珩的军情密疏,应第一时间递送至宫,不管他当时在做什么,都要前来奏报,而经过快马赶来的奏疏,终于到达神京城中。

    那内监此言一出,殿中倏然一寂,一众朝臣心头大惊。

    「戴权。」崇平帝吩咐道。「奴婢在。」

    戴权应着,拿着拂尘,从金銮上过来,从那年轻内监手中接过密匣,迅速打将开来,从中取出一份奏疏,转身小跑呈送给崇平帝。

    在殿中文武群臣的瞩目下,崇平帝这时接过奏疏,展开阅览着奏疏文字。

    相比信鸽的文字简短,奏疏录载战报的叙事无疑更为详实、充分,其中细致记录了镇海军败后,贾珩前往通州卫港相援,而后在通州卫港收拾残军,以强硬手腕整肃军纪,激励将校,也提到了关于杀敌的将校封赏事宜。

    而后就是贾珩领水师出击虏寇水师,在海门一战与敌接舷而战,大胜虏寇,正白旗的旗兵三百为

    官军歼灭,此外还俘虏了海寇四千众,可谓大获前胜。

    崇平帝看完,重又阅览一遍,面颊潮红,在钤印以及签名所在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确认无疑后,心头更是欣喜。

    嗯,刘瑜中方才的一番话,终究也让这位天子强迫症犯了一下。

    毕竟,同样的坑,真不能跌倒两次了,会羞愧而死的。

    崇平帝见均无异状,将奏疏拿起,面上喜色难掩道:「戴权,拿给诸卿看看。」

    这次,绝不会有假!

    戴权闻言,连忙接过奏疏,向着杨国昌以及韩癀等人过去。

    不大一会儿,众臣传阅起来,面上多见着震惊。

    还真让永宁伯打胜了?

    崇平帝看向拿着奏疏端详的刘瑜中,问道:「刘卿,可还看出什么疑点没有?

    这满朝文武不是人人都是子钰!

    刘瑜中拿着奏疏,见无异状,一时面色悻悻然,递给一

    旁的大理寺卿王恕,朝着崇平帝拱手道:「微臣愚钝,辨别不出真假。」

    崇平帝看向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