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锦衣夜行 >
    
福只当这是皇帝对自己这追随皇上多年的老臣更信任一些,心中喜不自胜。夏浔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心中只想,这唐杰若懂分寸、知进退那还罢了,如果他去了辽东,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捣乱……,夏浔暗暗冷笑一声,心中泛起冷冷的杀意……

    按照大明官制,都、布、按三司鼎足而立,能有效防止权专于一,但是又不免会造成一些运用不灵之弊。所以明廷又常派监察御史或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巡按等差,以驾凌于三司之上,协调三司办事中遇到的问题,如今夏浔就是总督,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此外,对总督以下各方官员廉贪与否、贤愚与否、才干能力如何,也需设有司官员督察。辽东的官员大多是刚刚走马上任,对他们的考察尤其不可松懈,而这份权力,大多由御使掌握。现在正活跃在辽东的黄真、少云峰干的就是这个差使,两人到北京后,对辽东形势的正确汇报,便促进了朱棣的正确判断。

    现在辽东各衙门正式成立或升极,一下子扩充了大量的官员,监察工作更形重要,光靠这两个人是不够的,而且这两个人眼***上不可避免地打着夏浔的标签,也需要一些更加独立的人员加入,问题是黄真是都察院佥都御使,三把手,你派多少人去,除非是都御使陈瑛、副都御使吴有道,否则全是他的下属,监督作用也就弱了。

    雒佥便貌似公允地提出,由北京行在的部院大臣担任督察专员,弥补都察院的不足,形成第三方监察力量。雒佥的提议在明朝也是有先例的,诸如总督兼巡抚、巡视,御使兼经历、总理,提督兼赞理、抚治等等,因时因地,起到作用就好。

    雒佥的提议正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于是朱棣就顺水推舟,按照雒佥的提议,让北京行在参政陈寿出任辽东总理,督察军政司法各方事务。

    “娘希匹的,就你会掺沙子么?”

    夏浔不甘示弱,立即提出把北京行在的礼部员外郎杨峰,以及刚刚被朱棣任命为北京行在参议的李夜天、吴擎宇、王译、阎超几人也塞进总理衙门,理由是这些人熟悉辽东事务,可以更好的督察地方执政情况。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皆大欢喜!”

    ※※※※※※※※※※※※※※※※※※※※※※※※※※

    皇家厨房,大如一座宫殿,这里建造之初,就有能工巧匠想尽办法,设计好了种种排烟去味的管道和通风口,所以几十座灶台哪怕同时生火煮菜,室中也少见油烟。

    一座座炉下炭火炽旺,茗儿背着小手,正像一位大将军似的来回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